酒种红豆面包-《美人小吃店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酒种红豆面包

    一听见“面包”这词,月牙儿便惊喜道:“西泰先生你会做面包?”

    西泰点点头:“我们那里的人,吃面包就像你们吃米饭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会不会做烤面包炉窑?”

    “会的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唐可镂原来还想为两人引见呢,谁知这两人竟这样快就聊了起来,说的还是什么“面包”。

    唔,听起来好像是一种吃食?

    唐可镂插话道:“你们说的面包是何物?”

    月牙儿笑着解释道:“一种西洋细点,类似于咱们的包子馒头,但做法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面包一类的点心,她很久之前就想做,只是苦于没有烤面包的工具。

    本来嘛,在现代的时候,都是用电烤炉烤面包,再不济也是用电饭煲做蛋糕,没听说谁家自己修了一个面包窑专门来烤面包的。

    月牙儿自然也不会修面包窑,于是只能作罢,将做面包的心压下去。

    可是如今竟然遇见一个会做面包窑的西洋人,那真是来了瞌睡送枕头。

    唐可镂见状,叫家仆搬来几把椅子,请两人坐下慢慢谈。

    原来月牙儿对于西泰为何出现在这里,还有些疑问,一问才知道,他来大明已经有十几年了。

    尽管西泰自称自己是“西方僧侣”,说自己是来自天竺的佛教徒。

    可月牙儿不信,西泰这张脸摆明了就是纯正欧洲人。

    她心里想,他应该是来华的传教士,但怕官府不允许,所以才挂羊头卖狗肉说自己是“西方和尚”。

    三人落座之后,家仆又搬来一张桌儿,捧来一盒黑漆茶盒。

    茶盒里各分小格,摆着各种糕点,譬如松子桃仁糕、欢喜团之类的。

    月牙儿取了一块欢喜团,一边吃一边听西泰说着自己的来历。

    西泰说,自从他小时候看过《马可波罗游记》,他就想到东方来,寻找传说中的“黄金帝国”。

    几年前他搭乘一艘葡萄牙人的船从意大利来华,自澳门港登陆。

    原本依照大明例律,来华的西洋人只可在澳门活动。

    但西泰因为结识了一位知府朋友,得以在广东居住。

    “那你怎么会到了金陵呢?”

    月牙儿吃完一块松子桃仁糕,问道。

    “说来话长。”

    西泰叹了一口气,并不细说,只是说自己是陪一位官员来的。

    月牙儿虽好奇他的来历,但其实更关心面包窑炉,不住的问着细节。

    到最后,唐可镂索性抱来一卷纸,让他俩边画边说。

    能从澳门港一路到金陵,西泰的为人处世是没话的,只要月牙儿问到的关于面包窑炉的事,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到最后甚至主动提出帮月牙儿修一个面包窑炉。

    于是正月十五,当徐婆一家人搬离杏花巷之后。

    月牙儿连家还没搬呢,就开始在小院里修面包窑炉了。

    这日絮因奉薛令姜之命,亲自到杏花巷来了一趟,看她的小吃店是什么模样。

    她先到了月牙儿家,发现没人在,便问一问在巷子里玩竹蜻蜓的孩童。

    孩童一指巷口的茶店:“在那里修什么‘面包窑炉’。”

    那是什么东西?

    絮因往杏花巷口走,才走了没几步,就闻到一阵香气。

    巷子里那两个玩竹蜻蜓的孩童也嗅见了,立刻将竹蜻蜓收进兜里,一道风似的往茶店跑,欢呼道:“面包要烤好啦!”

    越往前,香味越浓。

    还没等絮因走到茶店门口,只见四五个孩子已闻风而来,扒拉着小院的篱墙,探头探脑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