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二章 算人心迎前设伏-《汉室可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更坏的消息其实还在后面,只是尚未传到孙策这里。那就是九江形势的巨变。

    牵招声称渡淮,又是征船,又是搭桥,折腾十余日才渡过淮水兵临寿春城下。

    牵招除了打出“讨逆将军牵招”的旗号外,还打着“蒋”、“冯”、“应”的大旗,号称三军尽出。

    实际上只有蒋钦平虏军在,所辖三部,各打一军旗帜,再杂以冯鼎、应举留下的辎重曲,合计约七千人。

    但放眼望去,旗帜如林,军容雄壮,将寿春守将秦翊吓得胆战心惊,道:“早闻刘备军雄壮,牵招乃其麾下大将,今日一见,果然了得。”不敢出战。

    牵招也不攻城,只每日派人在城下搦战,耀武扬威,大肆嘲笑,消磨守军士气。

    在牵招兵到之前,袁术让纪灵、梁纲回援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,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。袁术还派出使者前往庐江,强征不成,改为软请,陈述唇亡齿寒之理,请刘勋速速发兵救援寿春。

    牵招到后,假装缺少战马,骑术普通,奈何不得骑术精湛的使者,只偶尔击杀、俘获几人,放任大多数使者自由来去。

    袁术使者遂轻松往来于寿春、历阳一线以及寿春、皖县一线,将压力一重接一重向纪灵、刘勋身上传递。

    自接到袁术第一道回援命令后,纪灵心中一直在犹豫。

    虽然对面孙策军仍旧不时前来袭扰,一副渡江作战的样子,纪灵却能捕捉到一点点的异常。那就是孙军的攻击并不坚决。

    或许,孙军主力果然先掉头去对付后方之敌了。

    那么自己要不要发动反攻,将当面之敌击溃呢?

    袁术有兵万人,寿春城高池深,又是寒冬,只要有心坚守,就算敌人兵力十万,也不可能轻易攻下寿春。

    若是能先与吴会诸路联军夹击孙策,将其击溃,稳固丹阳,即使九江不利,还可以退到江东,凭依大江与刘备军周旋。

    但袁术催得如此之急,甚至开始直接下命令给纪灵部下将领了。

    梁纲、戚寄也坚主回援寿春。

    纪灵不得已,只得长叹一声,同意回兵西上。

    前线之兵,共有两万多人。纪灵、梁纲带兵一万五千回师,留戚寄、杨弘率兵八千守卫江防。

    直接看地图,历阳、浚遒、寿春像是一条斜向西北的直线。实际上这条最短的直线道路是没办法走的。历阳和浚遒之间,隔着一道南北向的、长约一百多里的山陵带。这山陵带的南端连着巢湖,中部有含山。

    纪灵必须先北上,从山陵带的北端绕过去,自阜陵、全椒斜向南至浚遒,再往西北方向行进。

    历阳至全椒约五十里,全椒至浚遒一百五十里,浚遒至寿春两百里。四百里路,急行军也得需要十几天。

    后半程,浚遒至寿春,道路平坦,无险可据。牵招三军远在淮北,或去攻寿春,围点打援,但他即便设伏,也当在寿春周围,不可能行至浚遒,因为从时间上推断,这不可能。

    前半程,全椒至浚遒之间,多有山陵,利于设伏。距离此地最近的东城太史慈,不过是一军,纪灵兵力是他三倍,也不惧怕。更何况从东城至全椒近两百里,太史慈比自己还远,根本不可能赶得过来。

    因此,纪灵、梁纲判断,就算太史慈阻击自己回援寿春,也必然会在全椒至浚遒之间出现。

    全椒距离历阳如此之近,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,不可能有埋伏。

    因此,袁军从历阳出发后,便拉成一条长蛇,在寒冷荒凉的淮南大地上轻装急行,毫不设防。

    绕过山陵带,前面不远就是挨在一起的阜陵、全椒二城。梁纲对军士高声呼喊:“到了阜陵,就可以休整半日。全速前进!”

    士卒被催着赶路,第一天走了四十里,累得上气不接下气。不少人拖拖拉拉,不肯前进,军官们拿鞭子狠抽,都无济于事。梁纲只得用休整来激励士卒。

    士卒不愿赶路,更不愿意露宿荒野。入了城,即使不让住屋舍,在城内扎营也可以避风,不会太挨冻。于是众人打点精神,拖着沉重的脚步,继续前行。
    第(1/3)页